{{ v.name }}
{{ v.cls }}类
{{ v.price }} ¥{{ v.price }}
近日,国家版权局公布了《版权工作“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央宣传部版权管理局负责人就《规划》有关问题,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Q请介绍一下出台《规划》的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系统总结并充分肯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刻阐明了事关知识产权事业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方向性、原则性、根本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时代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顶层设计。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十四五”时期,加强版权工作规划,统筹部署指导全国各级版权部门工作,对提升版权工作水平和效能,推进版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版权强国建设,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文化强国、知识产权强国提供有力支撑,国家版权局开展了《规划》编制工作。
Q《规划》编制的主要过程?
为编制好《规划》,国家版权局比较早就进行了准备。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做好“十四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相关通知要求,2019年8月即正式启动规划编制工作,成立了规划起草小组,明确编制工作计划和进度安排。
2020年,国家版权局组织开展了规划编制基础研究工作,为规划制定打下坚实基础。2020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激发创新活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根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广泛听取版权相关部门、研究机构、社会组织、行业协会等意见建议的基础上,规划起草小组研究起草了规划征求意见稿。
2021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等文件精神和相关要求,反复修改完善规划征求意见稿,多次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以及专家学者意见。大家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规划起草小组逐条分析这些意见和建议,做到能吸收的尽量吸收,经多次修改完善后于近日印发《规划》。
Q“十四五”时期版权工作面临怎样的形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版权事业蓬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具有中国特色的版权法律体系基本完备,版权保护状况明显改善,版权产业健康发展,社会各界版权意识显著提高,为推动我国文化繁荣、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四五”时期,版权工作面临新形势。从国内看,由于起步晚、基础差,我国版权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还不完全适应,版权质量效益还有待提升,版权精品力作还不够多,版权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利用。从国际看,版权作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要素。加强版权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动建立平衡有效的国际版权体系,加快提升我国版权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任务紧迫而艰巨。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和竞争态势深度调整,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日新月异,侵权盗版行为网络化、高技术化特点愈加明显,对版权保护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这些都要求我们不断完善版权工作体制机制,强化版权全链条保护,推进版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Q“十四五”时期版权工作有哪些目标任务?
为实现版权工作总体目标,《规划》还从版权执法、软件正版化、全国版权示范创建、著作权登记、版权产业发展等方面设定了具体指标,提出了具体举措和工作任务。
Q《规划》有哪些主要内容?
《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建设版权强国为中心目标,以全面加强版权保护、加快版权产业发展为基本任务,科学谋划“十四五”时期版权工作布局和重要举措,推进版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规划》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对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进行了分析,包括“十三五”时期版权事业成就的总结,“十四五”时期版权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和新机遇。第二部分为“十四五”时期版权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包括总体目标和具体指标。第三部分是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分别从版权法律制度体系、行政保护体系、使用正版软件工作体系、社会服务体系、涉外工作体系、产业发展体系等六个方面,提出了26项具体任务,列出了版权法律制度体系完善、版权行政保护、版权行政执法协作、版权信用体系建设、软件正版化监管、版权社会服务提升、版权助力文化普惠、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版权创新发展、版权国际合作、版权宣传教育等11项重点项目。第四部分主要阐述了推动规划落实的保障措施。
Q“十四五”时期版权工作有哪些重点举措?
《规划》以完善六个体系为重点,对“十四五”时期版权工作作出具体安排。
一是进一步完善版权法律制度体系。坚持时代化、精细化和中国化的原则,积极推动制定、修订与著作权法配套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推进有关著作权国际条约的磋商制定、批准和实施工作,进一步提高版权工作法治化水平。
二是进一步完善版权行政保护体系。坚持全面加强版权保护,加大版权执法监管力度,健全版权侵权查处机制,实施版权严格保护,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突出大案要案查处和重点行业专项治理,加大侵权行为惩治力度,完善执法监管保障,有效营造和维护尊重版权的社会环境。
三是进一步完善使用正版软件工作体系。充分发挥推进使用正版软件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优势,加强统筹协调、督促检查、服务指导和宣传培训,完善软件正版化工作监管体系,巩固政府机关软件正版化工作成果,持续深入推进企事业单位软件正版化工作,推动重要行业和重点领域软件正版化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四是进一步完善版权社会服务体系。完善著作权登记体制机制,健全中国特色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优化版权社会服务体制机制,加强版权宣传引导和人才培养,全面提升版权社会服务能力。
五是进一步完善版权产业发展体系。积极推动完善版权产业发展制度和政策,促进版权创造和运用,实现由数量和速度向质量和效益转变,推动版权产业高质量发展。
六是进一步完善版权涉外工作体系。继续加强版权多双边合作,积极参与版权国际规则构建,进一步提升版权国际话语权,营造良好版权国际环境,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
Q《规划》指标设置是如何考虑的?
《规划》设定了11项具体指标。其中,版权执法、软件正版化、版权示范创建等方面5项指标,是根据现有工作情况,结合发展趋势设定的常态化工作指标,国家版权局每年组织开展2次全国性版权执法专项行动;每年组织开展1次软件使用情况年度核查;每年授予2至3个全国版权示范城市、5至10家全国版权示范园区(基地)、20至30家全国版权示范单位。
版权产业发展、全国作品登记、全国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等方面6项指标是分析增长趋势后设定的逐年增长的指标。“十四五”期间,作品登记数量年均增长10%以上,2025年全国作品登记数量超过500万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数量年均增长12%以上,2025年全国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数量超过300万件。到2025年,版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7.5%左右,核心版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75%左右。
Q《规划》与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是什么关系?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向知识产权事业未来十五年发展作出的重大顶层设计,绘就了新时代知识产权强国的宏伟蓝图,在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
版权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基础资源、创新的重要体现和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文化强国、知识产权强国进程中,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显著。加强版权工作规划部署,不断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版权治理体系,是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知识产权工作做出的重大部署和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知产资讯扫码解锁
龙华知识产权
专心服务 专注知产 专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