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年糕,大大的乡愁

阅读:1019 2021-06-03 15:21:17

地理标志.新昌年糕

 

年糕大家都不陌生,这是我国的传统美食,相传起源于春秋末期,吴地百姓为了纪念伍子胥而流传下来

 

年糕吃法多样,煮、炒、炸、片炒、汤煮皆宜。不同地域也都有属于自己的烹饪特色。今天要介绍的是已经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新昌年糕

新昌古属会稽剡县,生产稻谷历史悠久,具有生产年糕特定的环境和地理优势。而且地处剡溪上流,水流湍急,水势汹涌,因此沿溪建有大量水碓房。水碓为古时制作年糕的主要设备,在新昌大力发展

 

“溪水好拦路,板桥时渡云。仆夫呼不应,碓响乱纷纷。”我们把表盘调回1782年的新昌,一位名叫袁枚的清代文学家、美食家遍游浙中诸山水,道经新昌时,发现家家户户碾米制作年糕。眼看老树婆娑、烟岚飘忽、青山秀水环绕下的村庄,耳听水碓声和着流水声,再配上这番热闹欢乐的场景,这位老食客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新昌道中》

 

 

明清时期,年糕已经是新昌人的过年必备。时至今日,新昌依旧保留着这一优良传统。对新昌人来说,年糕不仅是必不可少的家常主食,更是一道具有美好寓意的传统小吃,“吃年糕,年年高”,逢年过节,招待亲朋好友、远归的游子,来一碗热腾腾的“炒年糕”,奉上新的一年里“步步高升”、“学业有成”的美好祝愿,无论贫穷富贵,不可或缺。年糕之于新昌人,大抵就是年味的象征,亦是新昌人最难忘的乡愁之一

新昌年糕有着特定的制作方式和烹饪艺术

新昌炒年糕的完成,“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制作

一是浸泡,需选用优质的高山粳稻米,用清水浸泡3-5日,使米泡涨;二是磨粉,沥干水分后,用石磨磨成粉,或放石臼“千锤万击”捣成粉;三是蒸糕,米粉盛入蒸笼,放柴火灶上蒸熟;四是捣糕,将蒸熟的米粉倒入石臼中,石锤匀速上起下落,老师傅端坐石臼旁,随着石锤的节奏双手上下左右翻挪粉团,充分捣舂成圆饼状;五是压糕,趁热取出圆饼状米糕,两人用竹竿压紧、压实成圆月形,再用细线切割成均匀的四方,每方约5斤重。整个流程需大伙儿同心协力,各就各位,扣好每一个节点,力度分寸恰到好处,才能做出色、香、味、形完美的新昌年糕

 

 

*烹饪

 

新昌炒年糕所需配菜虽不多,但足够精致,这也是成就一锅美食的关键——简约而不简单

 

·冬笋切丝,炒年糕的高端组成部分,吸收泥土精华,剥去层层外壳,赴约一场盛宴

·农村土鸡蛋,蛋黄浓郁,营养丰富;清脆的打蛋音,犹如烹饪大幕的锣鼓开场

·蒜苗含有辣素,既可杀菌,又能提鲜。村间菜地信手拈来,更富天然滋味

 

板肉熬油,笋丝干煸,去涩除味,在热力的激发下,散出阵阵笋香

土灶头的熟练掌控,柴火恰到好处的控制,是鉴定一个美食创作者的重要考量

火候、时机、等待,缺一不可,一锅富含嚼劲的炒年糕,能传达烹者的个性;煮至汤汁如凝胶,这一份富含责任与心意的新昌年糕,方可出炉

 

 

用力咀嚼这精心制作烹饪的新昌年糕,太阳穴微微发酸,瞬间唤醒心中沉睡的乡愁。细细品味,那种发自内心的情感,便是故乡情

 

地标致富

地方传统小吃,大多存在缺乏品牌凝聚力、经营理念落后等痛点。新昌炒年糕开始也是如此,未形成专业化、规范化、产业化的富民路径

 

2017年开始,政府牵头投入财政拨款助力新昌年糕发展:建立年糕师傅培训基地、创立年糕加工基地、标准化年糕门店等等

 

2020年,在龙华知识产权的代理下,新昌年糕成功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业发展迈向全新篇章。地理标志的注册不仅保护了新昌这一传统特色美食,还为年糕增加了品牌知名度,提升了产品附加值

 

把炒年糕做成规范化、专业化产业,让当地农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目前新昌县内外年糕店已有近千家,年糕加工企业十余家,年经营收入达5亿元以上。一些打理较好的店铺,年利润可达五六十万

 

新昌十大小吃之首

小小的一碗年糕,竟也能成为财富密码,这便是品牌的力量

 

从“民间小吃”到产值亿元的“富民产业”的质变,新昌县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富民道路。目前,新昌炒年糕已逐渐成为该县对外宣传交流的“新载体”和“新名片”

 

更多知产资讯扫码解锁

龙华知识产权

专心服务

专注知产

专业保障

 

相关文章
{{ v.title }}
{{ v.description||(cleanHtml(v.content)).substr(0,100)+'···' }}
你可能感兴趣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商标

{{ v.name }}

{{ v.cls }}类

立即购买 联系客服